您的位置:首页>安康发展>第202404期/本期专稿/内容详情

破立并举 融合互促 以教共体建设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作者:王日新发布时间:2024-08-31 09:50 来源: 【字体:

建设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也是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的重要举措。白河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和把握教共体建设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部署要求,将其作为县委书记领衔推进的重点改革事项,按照“规模相宜、学段相同、距离相近、强弱搭配”的思路,将全县58所义务教育学校组成9个教共体,每个教共体以1所县城或乡镇优质学校为核心校、其他若干所学校为成员校,通过体系重构、机制重塑、资源重组,探索构建了“管理共进、师资共用、资源共享、文化共融、考核共评”的紧密型城乡教共体建设新路径,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面下沉,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为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一、打破校际界限,以管理共进提升办学治校水平。教共体不是简单的抱团发展,而是深度的融合共生。我们打破以校为主的办学体制,着力构建人财物统管、责权利统一的城乡一体化办学新模式。一方面,健全组织架构体系。全面加强党对教共体的领导,在县教体局挂牌组建县教共体党委,指导各教共体分别成立党总支,并赋予党总支对成员校班子人选的推荐建议权、对中层管理人员的任用调配权和对教师流动的调配管理权。建立实行统一的法人治理结构,由核心校校长担任教共体总校长并兼任成员校法定代表人,对教共体负总责;成员校执行校长担任教共体副校长,分管教共体某一方面工作,同步健全完善教共体内设机构,形成了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协同有序、充满活力的教共体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厘清教共体各组织机构及其负责人工作职责,出台《白河县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及教师交流、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考核评价等系列配套制度,建立教共体党政联席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健全完善集中决策、民主管理、组织协调等运行机制,并明确教共体内部章程、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构建形成了权责明晰、条块统一、扁平高效的管理格局,极大提升了办学治校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打破门户壁垒,以资源共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聚焦人财物等关键要素,最大限度赋予教共体统筹调配权,推进优质资源沉下去、教育质量提起来。一是统筹优化硬件资源。结合教共体建设实际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进一步修订中小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乡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今年以来谋划实施教育建设项目11个,新建、改扩建校舍1.3万平方米。按照“权属不变、盘活优化、促进均衡”的原则,在教共体内统筹使用、合理调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对图书馆(室)、文体场馆、实验仪器、实践基地和信息设备等实行共建共享共用,推动各学校硬件同步达标。二是统筹经费预算管理。建立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教共体财务管理制度,将各成员校公用经费统一预算到核心校,由教共体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制定使用计划,成员校执行校长按计划落实,重点保障成员校补短强弱、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等方面资金需求,切实规范决策、执行和监督等各环节的操作流程,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统筹共享学科资源。健全教共体教研内设机构,遴选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学科组长,统一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定期交流研讨教学和管理经验,联合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共研共享校本课程教材、教研课题、教学设计、优质课件等学科资源,今年累计举办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等活动100余场次,开展课题研究154项,336名教师在省市教科研和信息化建设成果评选中获奖。

三、打破岗编藩篱,以师资共用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坚持以教共体为单位,重新核定教职工编制和专技岗位职数,由各教共体统一管理、动态调配、按需使用,真正将“学校人”转变为“教共体人”,推动各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一是建立教师双向流动机制。全面摸清教共体内学科教师配置情况,配套出台教师交流轮岗激励政策措施,根据各校短板弱项制定教师校际交流方案,通过“选上来、派下去、考进来”相结合,以轮岗为主、走教为辅、智教为补的方式,统筹优化、调配安排各学校教师,有效解决了师资力量不均衡问题。今年以来为各教共体新招录教师28人,双向交流142人。二是建立师资培养对接制度。各教共体统一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落实“青蓝结对”“新教师首站式培养”“送课到校”等措施,推动校际间教师互学共促,定期遴选核心校优秀教师到成员校派驻指导、成员校年轻教师到核心校跟岗学习,有针对性地实行帮带培养。抢抓苏陕协作、“组团式”帮扶等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县、校五级培训体系,线上线下组织教师集中轮训,全面提高薄弱学校、薄弱学科教师业务能力,今年春季学期累计组织各类培训1441人次。三是建立教学同频共进机制。在教共体内实行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改革、质量检测等“八个统一”,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教学比武等活动,一体协同抓责任、抓标准、抓激励、抓评估,促进各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同步提升。特别是为了解决优质师资难以全覆盖的问题,投入420余万元建设“智慧云课堂”,新建互动教室62个,升级改造录播教室8个,以直播方式常态开展名师课堂、家校共育等活动,让教共体师生同步学习、同屏互动,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学校共上一堂课、共享一名师,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

四、打破地域限制,以文化共融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教共体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共同发展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要求,既倡导“一校一品”,充分尊重和发扬成员校的优秀文化元素,又相互取长补短,深化交流融合,共同塑造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感染力的教共体文化品牌,切实增强各成员校对教共体办学理念的理解认同和文化归属。各教共体结合实际深挖校园文化特色,一方面通过研究地方历史、弘扬优秀传统、挖掘民间艺术等方式,逐步把乡村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培育形成独有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校际间艺术节、运动会、社团联谊等活动加强融合交流,让各校师生共同接受优秀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铸魂育人、启智润心的作用。目前,培育打造了城关初中教共体“知行”文化、城关小学教共体“养正”文化、城关镇小学教共体“金扣子美德储蓄”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累计举办校际间艺术节、文化节、读书节、运动会等活动30余场次,推动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局面。

五、打破固有定式,以考核共评充分激活内生动力。以教共体为单位,按照“考核共评、结果共用、责任共担、奖惩相宜”的原则,建立双线考核制度和多维考核体系,切实加强对教共体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考核评价。其中,对学校的考核,在常规考核各校学年度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从组织保障达成度、办学管理融合度、办学资源共享度、教师队伍成长度、教育质量提升度、办学效果满意度、学生发展成长度等方面,对核心校和成员校实行捆绑式考核,把成员校发展进步、办学水平提升等情况作为对核心校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校长的考核,侧重于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核;对教师的考核,突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立德树人成效等,考准考实工作绩效。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考核结果与职级晋升、岗位聘任、绩效工资、评先评优等相挂钩,对考核优秀的教共体、校长和教师予以激励奖励,对教学质量、管理水平连续下滑的学校校长进行调整处理,倒逼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制度落实。

随着教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城乡统筹、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有力促进了全县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共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经走访调查,教师、学生、群众对教共体建设的满意度分别达99%、97.5%、98%。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硬作风持续深化教共体改革创新,加快打造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白河样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系中共白河县委书记)

Baidu
map